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会华人骄傲一会辱华,能不能安静看电影

毒Sir Sir电影 2022-06-07


久等了。

今年第一部上8分的片。

可惜了。

这么惊艳的视觉效果我们无法在大银幕上看到。

“你永远可以相信____”的这个句式,Sir愿意留给皮克斯——


青春变形记
Turning Red


Sir的朋友圈已经被攻占了。

就问毛茸茸的软萌大熊,谁不想拥有。


萌,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导演用来当成“糖衣”了。

石之予,凭借一部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《包宝宝》让人记住了她。

《包宝宝》里她同样创造了一个萌得人都要化了的形象。



但小心。

这萌萌的外表,一不小心就戳到你的痛处。

甚至让不少人“阴影”了。


《青春变形记》呢?

整体格调要轻松欢快很多,但变形背后,也绝不是什么奇妙魔法那么简单。

变形,是一场家庭关系的历劫。


01

故事设定并不复杂:

一个情绪激动就会变成红色小熊猫的女孩。

变形前,美美是一个典型的华裔女孩。

典型得不能再典型。

似乎就是照着最常见的刻板印象来设计的——

爱学习,成绩好,戴眼镜。

最关键是,超级听话。

今天是优秀学生
明天就会是联合国秘书长


但“刻板印象”也不是凭空而来,这就是导演,乃至许许多多华人移民家庭孩子真实的经历。

《青春变形记》的背景是2002年加拿大的多伦多。

无论是地标建筑、生活细节,还是时代印记都格外生动:加拿大国家电视塔、TVB粤语八点档、拓麻歌子……


电影中的美美,几乎就是导演的翻版。

因为美美的日常,基本上是取材自导演石之予与女性好友的真实经历。

比如随手翻跟斗。

比如画喜欢的男孩,拍Vlog。

还有与母亲打交道时成长中曾有的那股委屈与为难。

 全世界很多孩子都要经历这种内心挣扎
我认为移民家庭的孩子尤其如此
他们更要肩负起传承家族传统的使命
确保祖辈为移民做出的牺牲不会白费
但同时你在一个全新的国家接触到各种新鲜精彩的东西


传统的力量,在动画中有了更夸张的体现。

美美和妈妈一同经营着李氏祠堂。

其中有一位特别的祖先。

新怡。

她是一个女性,守护着保佑李家世代安康的神兽——红熊猫。


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。

一天夜里。

美美做了一个奇怪的梦。


第二天醒来,床好像格外拥挤,房间格外狭小。

再对着镜子一看——

变形了!


好家伙。

虽然青春期发育身体会变化,但这也太刺激了吧。

这只红色的熊猫,是超能力,还是大麻烦?


02

也许你已经发现了。

这令人尴尬和害怕的变化,指向女孩的月经初潮

看看变成熊猫前。

美美和闺蜜共同迷恋着一个男团组合,还憧憬着去看他们的演唱会。

不只是男团,还有学校超市的帅气小哥,每每都能把小姑娘们迷得晕头转向。


当晚美美回家,想着小帅哥,破天荒没有学习。

反倒在笔记本上画起了自己和他的同人小剧场——

△ 这一幕让无数女网友表示妥妥的世另我

结果呢。

不小心被妈妈发现,美美经历了一场社死。

妈妈抓着笔记本直接冲去超市和小帅哥对峙,搞得全校皆知自己的“花痴”事迹。

美美的“早恋”倾向就这样被束缚住了。

但另一种不可控的东西,正在试图冲破

梦境里,小帅哥变成人鱼,还被做成了入口的寿司。


红色的突然喷出的液体;出现的红色怪兽吐出绿色的蚯蚓;蚯蚓被斩成两截在地上挣扎……


醒来后。

美美躲在卫生间,惊慌失措。

妈妈则说:不用担心,这是女人都会经历的。

给她拿来了卫生巾、热水瓶、布洛芬……


但月经,只是最表面、最直观的一层含义。

甚至是母女之间的误解

妈妈为女儿做足了准备。

而女儿却欲言又止——你根本不了解我的问题所在。


一个13岁的小女孩,她经历青春期,经历性意识的萌动。

但最剧烈的变化是——

她不再希望被当成小孩看待了。

那个不被父母设计的自我,正在破土而出。

电影里。

小姑娘们几乎没有叫过自己girl(女孩),她们对自己的定义统一是woman(女人)。


但对于成长。

美美和妈妈的理解,是截然不同的。

长大成为一个女人,在美美眼里意味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大胆表达对异性的爱慕,甚至是和姐妹策划一起瞒着家长的“小犯罪”——

假装课外补习,实则攒钱去听演唱会。


妈妈呢?

她口中的成长就是:你长大成人了,就不能那么调皮任性,开始要承担责任,继承传统……


与红色相对的还有一种主色调——绿色。

红代表天性。

而绿代表规束。

真不是Sir过分解读。

美美喜欢红衣服、帽子、指甲油,妈妈则一直都穿着绿色系的衣服,女性长辈们也都用绿色的饰品。


这就是母女根本的分歧——

一个在期待着边界更宽的自由。

一个却在教导,你要学会让渡出更多的自由。

那么成长到底是怎么一件事呢?

《青春变形记》告诉我们。

这其中有伤痛,有懊恼,但它更是一场需要勇气的历险。


03

《青春变形记》我们或许已经看过很多次——

青春叛逆,寻找自我,亲情和解,再加上文化差异。

但它仍然胜在了新鲜有趣的形式,和对年轻一代女性心理精准的把握。

制作团队全体都是女性。

她们中有的刚做妈妈,刚与同性结婚,或是正怀着孕……

也只有这样一个足够“红熊猫”的团队。

才能创造出符合大多数女性定位的“美美”。

当我们谈论着我身上的这些缺点时
导演说
“嘿我很喜欢 把它添加到主角身上吧”


为了力求逼真,所有角色的配音演员基本上都被要求贴近角色本身。

吴珊卓为妈妈配音,便有了二代移民在中式传统与西方思潮间的徘徊不定。


美美的三位朋友,白人女孩Miriam、印度女孩Priya和韩国女孩Abby,则都分别由相同族裔的配音演员操刀,其中韩国女孩的灵感更是直接来源于配音员朴惠仁。

口音对了。

对角色的理解对了。

人物才有力量,立得稳当。

故事让人狠狠共情。


但如同是标配一般。

一部涉及中国文化的电影,似乎不可避免的总伴随着一种声音——

“辱华”。


中式控制欲妈妈,刻板的家教,孩子想要逃离的家庭……

这就是电影该被指摘的地方吗?


如果说表现中国亲子间的矛盾,以及那种令人窒息、道德绑架式的亲情与孝道,就算“辱华”的话。

那么李安从处女作开始,早就一连“辱”了三遍了。



这些对《青春变形记》的评价,也构成了和电影互文的一部分——

美美逃出了中式原生家庭的掌控。

却还要继续面对更多的质疑:你逃离就是反对,就是在辱。

在Sir看来。

《青春变形记》说的绝不是一个打败反派(妈妈),获得胜利(自我)的故事。

对于家庭的态度也绝不是恨。

而是慰藉

在电影里,美美有一个无比保守的妈妈,工作就是在经营宗祠。

看不惯孩子追星,也不允许孩子早恋。


但,从小就是这样了吗?

一个细节。

家族中最权威不苟言笑的外婆,在她的右眉上留有一道疤痕。

这道痕迹在她精致的妆容上显得格外醒目。


这代表着的,是妈妈也曾经是另一个美美。

她的青春,可能有过更疼痛和剧烈的“变形”。

只不过她今天变成了无比循规蹈矩的样子。

许许多多中国孩子都在经历同样的困境——

成为“我”。

还是父母期待中的“我”。

美美的妈妈奋力冲撞过,追求过前者,却无法避免伤害。

于是她一生都在用后者,来进行补偿。

这似乎是一代一代,颠扑不破的循环。

那么美美呢?

当母亲和外婆,都在把熊猫看成禁忌,如临大敌的时候。

长大成人的他们,人生观里似乎一直缺少着一重成长——

成为自己,这件事并不可怕。

就像变成了熊猫的美美。

在同龄人中,快乐好像总比麻烦多。


那么。

究竟我们在逃避什么?

在固执什么呢?

在Sir看来,无法接受《青春变形记》的“背叛”的人是没有明白。

离开父母,不是背叛。

是完整了他们的人生才对。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
编辑助理:穿Prada的南瓜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